为什么美国电影在中国不再受欢迎?好莱坞是否对中国市场失去了吸引力?这是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美国媒体和专业人士频繁讨论的话题。
1994年,《亡命天涯》作为第一部引进中国的美国电影,震撼了中国观众,也震撼了当时处于低谷的中国电影界,好莱坞在中国市场迎来了一段好时光。此后几年,《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等多部好莱坞电影一度占据中国年度票房榜的半壁江山,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动辄上亿甚至上亿人民币,中国也成为好莱坞最大的海外市场。2019年,《复仇者联盟4》更是以超过42亿人民币的票房创下了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最高票房纪录。
2018年4月19日,电影《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主创人员亮相上海。新华社记者丁婷摄
然而到了2023年,好莱坞却惊讶地发现,其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下滑速度超乎想象。2023年中国票房前十名中,没有一部好莱坞电影。据美国媒体报道,2023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票房的占比下滑至12%左右。自2024年以来,在中国票房前十名中,目前仅有《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位列第八。
进入中国市场30年,好莱坞电影从曾经的红极一时到如今的冷清,美国媒体和专业人士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好莱坞近年来缺乏创新和进取心,影片让观众感到乏味。
好莱坞电影多年来沉迷于千篇一律、套娃式的IP开发,严重缺乏具有创新活力和想象力的原创电影,这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不少警惕的声音。2023年进入中国的好莱坞电影中,票房排名最高的是位列12位的《速度与激情10》,其他《阿凡达:水之道》《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银河护卫队3》等电影均跻身中国票房排行榜前30名;2024年进入中国的电影有《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死侍与金刚狼》《神偷奶爸4》等,这些电影大致可以归类为续集或衍生片,难以激起观众的新鲜感和热情。
美国NBC财经频道指出,中国观众似乎越来越厌倦好莱坞电影的公式化叙事。好莱坞行业杂志《综艺》强调,好莱坞很难在中国复制此前的火爆,如果还指望其续集和超级英雄电影能继续吸引中国市场,那可能要大失所望了,“中国观众似乎已经摆脱了美国系列电影和‘汤姆·克鲁斯’式的‘个人主义’”。
好莱坞电影吸引力减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本土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
如果说1994年《亡命天涯》激发的“鲶鱼效应”迫使中国电影自救自强,走上电影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道路,那么经过30年的积累,中国电影工业终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电影内容和制作水准上迎头赶上,在不同电影类型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包括动画、动作片、悬疑片、科幻片等各类题材的电影纷纷爆发,成就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炙热岁月》等国产电影佳作的票房佳绩。
2019年10月24日,第3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周开幕式在日本东京举行。电影周期间,展映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10部华语电影。新华社记者 马操然 摄
美国电影研究咨询机构阿提森威负责人兰斯·鲍分析称,很多广受好评的中国本土电影都是改编自真实故事或普通人的生活,贴近现实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他表示,近期中国兴起的犯罪/悬疑片,具有出乎意料、叙事巧妙的特点,勾起了观众的观影兴趣。相比之下,很多好莱坞续集从头到尾都变得可预测。
研究中国电影的美国学者、南加州大学教授斯坦利·罗森对媒体表示,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电影业先是向好莱坞学习,然后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战胜好莱坞。
此外,中国电影的发展壮大也体现了中国观众对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正如美国杂志《国家评论》所言,随着中国电影产业逐渐强大,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文化差异开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些美国媒体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和双重标准指责中国所谓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他们一方面对好莱坞日益失去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感到无奈,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电影业正在制作更多引起国内观众共鸣的优质影片。正如美国文化专栏作家斯蒂芬·肯特所说,“中国正在积极寻求塑造自己的文化叙事,团结人民”。
美媒指出,中国仍将是好莱坞无法放弃的重要海外市场,但好莱坞或将不得不调整心态和策略来面对这一市场的激烈竞争,好莱坞不太可能再在中国市场“独树一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