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看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年 4 月 2015 年 4 月 从复旦投毒案看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刘翠英 (宿迁学院学生处,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 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产生心理暴力和隐性暴力,成为暴力侵害他人的实施者;要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视角,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在人际交往中准确定位自己,恰当及时地表达情绪,培养韧性。 关键词:大学生;复旦投毒事件;人际关系问题;人格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2638(2015)o4 — 0169 — 02 摘要:复旦投毒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满足感的膨胀、自我意识的缺失和道德社会化的丧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与要求,避免心理暴力和隐性暴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正确的人际关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社会结构,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有的放矢,懂得欣赏和及时表达情感,在感悟中培养韧性。近年来,各类涉及大学生的伤人事件频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上世纪 90 年代悬而未决的清华大学朱令“铊盐”中毒案,到云南大学骇人听闻的马加爵事件,再到吉林农业大学郭立伟案,再到近期的复旦大学黄洋“二甲亚硝胺”中毒事件,……我们目睹了一个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人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唏嘘不已、忧心忡忡。因此,结合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事件,深入分析、探讨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案例分析与思考 虽然复旦投毒案已经判决、公开开庭51吃瓜.WORLD张津瑜蘑菇,尘埃基本落定,但对这一事件的思考却并未停止。 人们不得不为林某自称的“愚人节巧合”笑话而震惊……从案件审理过程中,公诉人公布的四段林某犯罪过程视频,可以看出他的冷静沉着,对生命的亵渎与冷漠,扭曲的性格。案情:林某于2013年4月,在宿舍饮水机中投放“亚硝基二甲胺”,夺走了28岁青年黄某的生命。林某在公开审理中称,自己去实验室时,脑海中闪过多年前悬而未决的“朱令案”,让他感到庆幸,于是铤而走险。至于双方关系,林某与黄某虽然住在同一宿舍,但两人关系一般,没有深入交流,更没有发生直接冲突。

图片[1]-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看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安稳项目网-网上创业赚钱首码项目发布推广平台-首码网

只是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差异较大,彼此之间稍有偏见。当时林并不想杀他,认为那只是病理过程,不舒服而已。实验中曾有推论说病人可以自愈,但没想到黄真的死了。 (一)寻求心理安全——本我的满足 对于本我而言,作为最原始的非理性本能结构,它遵循快乐原则,致力于满足生物或心理的本能需求。道德等外界行为规范对它基本没有作用。目的是获得直接的生理愉悦,满足最原始、最基本的生物需求,避免痛苦。本我只能通过自我与外界接触、建立联系。在这里,林的原始需求(即排解过去一切“不喜欢”的负面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和满足。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也在追求一种心理上的平静。 收件日期:2015-02-20作者简介:刘翠英(1981-),女,宿迁学院学生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免输入评论
夸夸
还有吗!没看够!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