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育晖关于《东方选择》的短文事件启发了我五点思考:
第一,这是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这是老生常谈了,个人IP和平台要相互支撑,比如几年前的罗振宇,作为超级个人,他先是在优酷平台崛起,后来转战微信公众号,每天发60秒内容,然后开发自己的APP,打造自己的平台。
同样,董宇辉的走红,一方面离不开他长期的专业积累,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东方振轩的支持。因此,脱离新东方来谈董宇辉的成功,或者将董宇辉“去董化”,模糊其IP形象,都不是明智的做法。
第二点,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信息节点越来越分散,会使得一个小事件不断发酵、放大。
这一周大家对这件事情讨论的很热烈。网络时代对企业公关和营销的要求比较高,本来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件小事,但是没有处理好,导致全网都在谈论这件事情。所以在网络时代,我们做企业、做管理的要特别注重对公关和危机处理能力的要求,对粉丝的情绪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度。
第三点,两种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权利,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能自由切换的,是不能平等交换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网络上粉丝数量所代表的力量,在职场上是无法使用的。董先生不管有多少粉丝、有多少婆婆,都无法在直播间、在“法庭”上发挥出来。在职场上,他永远都只是个打工者。
同样,东方臻选CEO孙正宇也不能把自己在职场的权力带进直播间,直接对着岳母开直播也不行。为什么?因为场景不对,身份不一样,面对的人也不对。
所以这两个能力是属于两个场景,甚至是两个层级的能力,这两个能力是不能平行转移的。
第四,专家的世界,讲究的就是“身份”。专家争身份穿书七十年代吃瓜群众的自我修养,董禹辉再有影响力,也终究是打工仔,小孙再被全网嘲讽,也是公司CEO、股东。两个人的身份不一样,身份不同,意味着背后的资源、权力、话语权、影响力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发酵,就意味着董禹辉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他在公司的身份,还缺少一个有力的证据。
昨天消息一出,他被晋升为高级合伙人,地位得到转变。
第五,从我个人的职业角度来说,长期输出优质文案内容,非常考验团队的能力。董宇辉再有才华,就算天天往直播间输出,也有枯竭的一天。所以说他直播间里的短文、文案,都是团队的结晶,一点也不为过。
传统行业也是如此,国企领导的演讲稿都是秘书写的,电视台主持人的稿子也是团队打磨出来的。这体现了两点,一方面说明在自媒体时代,内容创作岗位很重要,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说明团队的业绩和报酬需要优化,应该给编辑团队一定的鼓励和奖励。
总之,我们要吃瓜。一个事件的发展背后,有无数的细节和因素。希望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能够时刻保持对趋势、对时代的敬畏、对消费者的敬畏,实时反思、改善自身的行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