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成功举办的‘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与广东图像展’不仅描绘了历史长卷,还加深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领悟。该展集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和银川当代美术馆的精选藏品,以150件西洋绘画与古老地图为核心,生动再现了19世纪澳门、广州及沿商贸港口的景象变迁。”
展览背景与意义
本展览,获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自开放以来深受社会各界和学术界的推崇。前三站于北京、天津、广州成功举行,反响强烈。在庆贺建国75周年及澳门回归25周年的关键时刻,该展览不仅是历史回眸,亦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前景的展望。展览不仅凸显了澳门对祖国的深切感情及民族共鸣,亦构筑了情感交流的桥梁。
展览内容与特色
此次展览汇聚了150幅西洋画风画作及复古地图,生动展现了19世纪粤港澳地区的风貌和城市景致。这些作品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亦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参观者可以通过此展直观把握19世纪澳门、广州等城市的演变及其社会变迁。
策展理念与学术价值
汪蓝教授,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强调澳门在悠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核心作用。澳门见证了西方绘画的传入、本土化与传播,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催生了洛可可艺术与中国风艺术的兴起及推广。本次展览通过展示众多珍藏画作,凸显了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据的显著位置。
钱纳利与洋风画
自19世纪起,西方旅澳画家如钱纳利与广州画家林呱等,携手在澳门描绘了众多栩栩如生的晚清人物、地理与文明风情画卷,此类融合东西洋风的“洋风画”广受欢迎。这些作品凭借其精湛细腻的技艺,凸显了澳门、广州、香港及内地多元文化的魅力。钱纳利对油画和水彩技艺的提升贡献卓著,其作品成为本展览的灵魂所在。
展览的社会反响
自“艺荟中西”展览开幕,备受社会各领域热切关注。在首都、津门、羊城三地举办的活动均顺利收官,好评如潮。展览不仅吸引了艺术爱好者与专家学者,更在社会层面激发了深刻讨论。展览的圆满举行,显著增强了澳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亦推动了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
展览的未来展望
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与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关键时刻,本次展览既是对历史与艺术的回顾与赞颂,亦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深情展望。展览的圆满举行,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尊崇,更显露出对文化进步的深切渴望。本展览致力于加深中西方文化交流,为促进我国文化兴盛构建坚实根基。
在“艺荟中西”展览盛会中,我们不仅见证了19世纪澳门及广东的发展脉络,亦深触到中西方文化交汇的深厚内蕴。此次展览的圆满呈现,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亦是对未来的期许。面临全球化挑战,如何有效地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诚挚邀您于评论区畅谈高见,并请为本文点赞及分享,共话此重要议题。
暂无评论内容